11月17日,阿里巴巴公布截止2022年9月30日的2023財年二季度業績。數據顯示,本季度,阿里營收2071.8億元,同比增長3%,第二季度調整后凈利潤338.2億元,同比增長19%。
值得一提的是,當天,阿里對外又釋放了一個消息,“在正式完成轉換香港主要上市之前,我們還需要制定并向股東提交審批一份新的員工持股計劃,以遵守香港新修訂的規則。公司將不會按原計劃在2022年底完成主要上市。”
在“降本增效”的驅動下,公司現金流進一步優化,自由現金流為357.09億元,較2021年同期的222.39億元增長61%。這一季度,阿里繼續人員優化,3個月內員工數量減少了1797人。上半年,阿里巴巴員工總數減少了13616人。這意味著,今年以來,截至2022年9月30日,阿里巴巴共減少了超1.5萬名員工。
蔣凡上任近一年,海外電商靜悄悄
從具體業務來看,該季度阿里巴巴來自中國零售商業的收入為1312.22億元,較2021年同期的1319.46億元下滑1%;客戶管理收入同比下滑7%,淘寶和天貓的在線實物產品GMV(剔除未支付訂單)同比錄得低單位數下降。
與社會消費關聯密切的阿里電商業務不容樂觀。對此,阿里財報重心向用戶粘性和高價值傾斜,財報顯示,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的12個月,在淘寶天貓消費超過10000元的消費者維持在約1.24億且留存率達98%,連續三個季度保持高留存率。
國內商業的亮點體現在直營業務的增長。其中,盒馬線上訂單收入占比保持在65%,截至2022年9月30日,不包括開業不到12個月的門店,絕大多數盒馬門店的現金流為正。侯毅此前也在供應商大會上表示,盒馬的盈利近在咫尺。
在國內商業業務進入存量市場后,海外電商業務自然被寄予眾望。
2021年12月,阿里巴巴進行新一輪組織架構大調整,蔣凡被調任“海外數字商業”負責人。如今,蔣凡任職近一年,外界并沒有看到阿里海外電商的增長勢頭,特別是當國內巨頭紛紛開展出海業務后,阿里反而成了較為低調的一員。
財報顯示,本季度阿里國際商業同比增長4%達157.47億元。其中,國際零售部分增長3%,國際批發部分增長6%。整體來看,海外數字商業板塊業務在阿里的收入占比為8%,這個成績在阿里體系內不算樂觀。
如今,海外電商市場的目光聚焦SHEIN和拼多多旗下的TEMU。今年9月,拼多多推出了海外電商平臺,以低價攻入北美市場,與SHEIN展開正面對戰;TikTok也在海外多國開疆拓土,在印尼上線官方商城,籌備進入西班牙市場;在Shopee經歷了裁員風波、業務收縮后,阿里旗下Lazada也沒有趁機扭轉在東南亞的掉隊局面。
本地生活持續增長,云業務后勁不足
對于阿里來說,好消息是本地生活的增長勢頭。財報顯示,2022年第三季度本地生活業務營收130.73億元,同比增長21%。
阿里方面解釋稱,截至9月30日,本地生活服務整體訂單量同比增長5%,主要由于高德訂單增長以及餓了么業務運營的改善。
在滴滴出行遭遇罰款后,高德無疑是具優勢的上位者。近期,高德進軍自營網約車。10月26日,高德旗下自營運力平臺“火箭出行”出現在高德地圖在北京的打車平臺上,目前提供價位低一檔的“經濟型”約車。
另外,本季度餓了么開展了“限時免單”營銷活動,平臺的GMV和平均訂單金額有所提升。
7月底,阿里巴巴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在公開信中明確指出,消費、云計算和全球化是公司的三大戰略。云業務也被看作是阿里的第二增長曲線,但從本季度財報來看,云業務陷入了增長乏力的困局中。
阿里云第三季度營收為207.57億元,同比增長僅4%,低于市場預估的211.1億元。
相比過去兩位數的增長勢頭,阿里云增速放緩。財報披露,阿里云來自互聯網客戶的收入同比減少18%,而非互聯網用戶增長比較緩慢。